-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2021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就“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 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要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我國數字經濟將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2022年7月7日-9日,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廣東省汕頭市召開,此次會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汕頭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共同承辦。在7月8日的開幕式及高峰論壇上,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發布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
中國信通院已連續第八年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白皮書在延續以往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最新態勢量化分析的基礎上,首次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政策體系進行了系統梳理,首次研究我國各地區ICT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投入關聯關系,首次研究我國120個三線及以上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空間格局。
白皮書核心觀點
1. 我國已形成了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數字經濟戰略體系。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數字經濟形成系統部署,數字經濟頂層戰略規劃體系漸趨完備,行業與地方形成落實相關戰略部署的系統合力,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具備較強的政策制度優勢。
2. 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顯。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3.4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
3. 產業數字化繼續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2021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為8.3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8.3%,占GDP比重為7.3%,數字產業化發展正經歷由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轉變。2021年,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1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為32.5%,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向縱深加速發展。
4. 數字化治理體系正在構建。我國數字化治理正處在用數字技術治理到對數字技術治理,再到構建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的深度變革中。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5. 數據價值挖掘的探索更加深入?;跀祿杉?、標注、分析、存儲等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鏈的數據資源化進程不斷深化。數據資產化探索逐步深化,數據確權在頂層規劃中有序推進,數據定價、交易流通等重啟探索,迎來新一輪建設熱潮。
6.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城市空間牽引模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為軸心的級聯牽引格局,三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對全國其他城市產生較強的輻射帶動效應。
白皮書目錄
一、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戰略安排
(一)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
(二)數字經濟頂層戰略規劃體系持續完善
(三)行業與地方加快推動數字經濟戰略落地
二、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最新成果
(一)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的強大力量
(二)數字產業化打造穩增長的堅實基礎
(三)產業數字化構筑穩增長的關鍵引擎
(四)數字化治理提供穩增長的重要保障
(五)數據價值化培育穩增長的新興力量
三、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產業空間模式
(一)數字經濟產業關聯模式
(二)數字經濟空間牽引模式
四、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關鍵舉措
(一)強技術,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二)強產業,推動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三)強應用,深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四)強治理,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
(五)強要素,探索培育構建數據要素市場
(六)強市場,構建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
更多精彩,敬請閱讀解讀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版權聲明:本白皮書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白皮書下載方式
校 審 |陳 力、珊 珊
編 輯 |凌 霄
”
推薦閱讀
中國信通院發布《信息無障礙白皮書(2022年)》數字化轉型專家談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