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訊 > 熱門直播 > 其他

            生態文明建設,環保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

            2017/4/28 19:46:49 人評論 次瀏覽 來源:水世界訂閱號 分類:其他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曾表示,要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環境大數據是提高我國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將在我國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6年是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元年、“十三五”環境信息化建設的起點?!渡鷳B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的印發,不僅為未來五年的環境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新常態下環境管理轉型規劃了一條路徑。從中央到地方,《方案》需要層層落實,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各級環保部門都已經紛紛開始探索環境大數據建設的實踐。

            貴州省環保廳長熊德威對此明確提出,環保工作現在面臨“三轉”,即目標轉型、體制轉軌、管理轉型,而“三轉”的交匯點正是大數據應用。

            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介紹,2016年是生態環境大數據整合年。在去年整合了環境保護部各業務司局60多個系統的基礎上,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2016年將整合、集成42個業務系統的數據,涉及水、大氣、土壤、有毒物質、生態、核與輻射、監察執法、應急、環評、環境健康、綜合等業務數據。

            具體來看,就環境監測板塊而言,大數據時代悄然而至。過去,空氣質量狀況的來源只能依靠各地空氣站點,各站點間缺乏互聯互通,一旦某地缺乏足夠的空氣質量監測點,空氣質量的具體數值就無法獲得。地面空氣質量監測站的位置又是按照行政區域劃分設置的,往往數量有限。

            如今,針對這一難題,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城市局地大氣主要污染物時空分布大數據模型———U-Air。通過U-Air記錄的數據建立的模型,可以分析和預測城市細粒度1kmX1km范圍的空氣質量,這對監測的精度是一個質的飛躍。

            更為利好的消息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最重要的應用領域———預測性分析能力,U-Air從大量復雜的數據中挖掘出規律,建立起科學的事件模型;工作中只要將新的數據帶入模型,就可以預測事件的未來走向,這對以往的監控和預測邏輯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顛覆。

            參考資料來源:互聯網

            編輯:安琪拉丨統籌:潘鵬

            內容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僅供參考與交流,如有侵權請留言后臺處理。轉載請注明來源出處及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QQ:1138247081!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楚?
              菠萝菠萝蜜在线观看免费3,国产大片免费观看软件,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